一片叶富一方民 镇宁自治县茶产业发展见闻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开云足球app下载官网最新版

一片叶富一方民 镇宁自治县茶产业发展见闻

春天的镇宁,群山叠翠,生机盎然。几场绵绵的春雨过后,经过一个冬天休养的茶树渐渐吐露新芽,云雾缭绕间,连片的茶树层层叠叠,顺着山势绵延起伏。清风拂面,茶香沁人。

江龙镇茶叶种植基地

茶山上,人头攒动,村民们腰挎竹篓,穿梭在茶树间,手指熟练地在绿叶间摆动,将一片片鲜嫩的茶芽送入篓中。

“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从一片叶子,到一杯茶,再到一个产业,镇宁这片土地,正在书写一个以茶兴农、以茶富民的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

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位于贵州省西南部的镇宁,种茶历史悠久,是贵州省重要名优茶叶产区。镇宁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这里的产茶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云雾较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为茶叶种植提供了绝佳的滋养环境。

近年来,镇宁紧紧围绕“五个镇宁”奋斗目标,大力推进茶叶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延长茶叶产业链,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基地及产品认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茶叶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越来越显著。

本寨镇茶农采摘茶叶张喆渊摄

雨润青山绿,风催嫩芽发。行走在本寨镇茶叶种植基地,绵延起伏的山峦间,产业路蜿蜒曲折,两侧茶树绿意盎然,不时能看到茶农穿梭其中。春茶采摘、车间炒茶……本寨人正在为美好的生活奋斗着。

在本寨镇奋箕冲村村支书班俊看来,茶叶真正走上规模化、产业化的路子,是本寨将茶产业作为当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之一的开始,由此,本寨的茶产业掀起了新的篇章。

“那时村里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产业,发展茶叶有前景,可政策、资金、村民的意见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茶叶种出来卖给谁?卖得好不好也是个未知数,谁也不敢冒险。”班俊说。

茶叶加工张喆渊摄

“本寨有着发展茶叶的良好基础,自然条件很适宜种茶,为了更好更快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我们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茶产业。”本寨镇组织委员韦佳介绍,围绕打造“万亩茶山”目标,本寨镇以“龙头企业+镇政府+村合作社+农户”模式,开荒山,建茶园,打造紫黄公路沿线、奋箕冲村、张家坝村等茶产业带,全力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强,助推乡村振兴。

“为调动大家积极性,镇政府和村合作社合力对接,在我们村流转500亩土地种植茶叶作为示范。”班俊说,与此同时,安顺市中浩农业公司的加工厂房也在奋箕冲村拔地而起。

政策支撑下,本寨镇茶叶面积已突破6000余亩,核心区域奋箕冲村就有3200余亩,其中1840亩进入采收期,昔日荒山变身“茶海”,本寨镇产业规模化之路迈出了第一步。

选对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本寨镇是多年来镇宁着力推进茶产业发展的缩影。当前,镇宁正着力强化茶叶产区、茶叶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农民合作社、种茶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推动茶叶生产向数量质量并重,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

截至目前,镇宁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7.51万亩,投产茶园面积6.01万亩,有机茶叶认证面积2466亩,2022年以本寨镇、扁担山镇和江龙镇为主,新建茶叶种植面积0.37万亩。

一片绿叶串一条链

春风和煦,江龙镇黔龙茶业加工厂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师傅们正忙着对收集的鲜叶晾青、杀青、炒制,车间里芳香四溢。

挑选茶青

江龙镇产茶历史悠久,是镇宁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核心区,这里产出的江龙白沙茶久负盛名。史料记载,白沙茶在清朝年间属贡茶。

茅草村村支书杨树森是当地茶叶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所在的村是“江龙团叶茶”核心产区,从种茶到制茶、从收购销售散茶到标准化加工、规模化生产,杨树森亲历了“江龙团叶茶”的产业壮大。

“早些年,种茶不挣钱是大家的‘共识’,随着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茶园面积也不断萎缩。”在杨树森看来,茶叶效益不高,一方面是缺乏引领,市场局限在本地,仅靠卖茶青,收益低,更重要的是没有响亮的牌子,市场混乱,制茶工艺参差不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加工茶青

管中窥豹,响亮的牌子、标准化的加工、广阔的市场,不仅是江龙镇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更是困扰全县茶产业发展的难题。

江龙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韦勇介绍,做大做强茶产业,江龙镇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进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加工、专业化运营。同时由政府牵头统一“江龙团叶茶”品牌,抱团发展,提升茶叶附加值,以公共品牌支撑企业品牌,统筹整合各大茶企优势力量,开拓市场。

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涉农整合资金支持等方式,江龙镇也在不断支持辖区企业完善和改进茶叶生产加工设施设备及生产加工环境,建立起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厂。

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茶叶加工厂的建成,让茶叶产业链不断延伸,有效解决了加工难题,提升茶叶品质和附加值,还为群众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渠道。

“江龙镇全镇茶园面积达4.6万亩,可采摘面积近4万亩,拥有10家公司、14家合作社、32家个体工商户。年产明优茶360吨,大宗茶1000吨,茶叶产业链总产值达到2.2亿元。”韦勇介绍,其中规模以上茶企1家,茶叶加工厂房9栋,带动近万余人阶段性就业。

茶叶加工生产线

“公司现有两条自动生产线,年产量可达到350吨,今年江龙镇平台公司和我们合作的新加工厂即将投入使用,去年我们公司的产值是1580万元,今年预计2000万元,能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实现增收。”黔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江林介绍,当前该公司正在大力开拓夏秋茶市场,依托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谋划出口海外。

新的时代,新的机遇。行走在镇宁大大小小的茶园,会发现茶园与加工厂已然成为“固定搭配”。镇宁正不断加强加工能力建设,在加快现有厂房设施设备改造的基础上,引企扩建加工厂、建设生产线,全面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推动茶产业走上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截至目前,镇宁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茶叶企业有17家,其中市级以上的茶叶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有5家,注册商标有“贵州生态黑茶”“浪风关”“山和水”“苗家云雾”茶等17个。

一个产业富一方民

青山连绵,茶香氤氲。在乡村振兴路上,镇宁与茶的故事,不仅有简单的产和销,还有产业与生活的幸福相连,“一片叶子”带来的增收致富,让日子也更有奔头。

茶农在茶山上采茶

熊雨琴是奋箕冲人,今年村里茶叶开采时间比较早,她很早就在茶山上忙活。

“我家两口子都在这里摘茶青,7天发一次工资,这次发了300多元,去年还要栽茶、割草,一年下来也有一万多元,今年可以采的茶少,明年应该会挣得多一点。”拿着刚到手的工钱,熊雨琴开心地说道。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茶叶带动效果明显,种植、管护、采摘,这些年,本寨镇累计带动约37500人次务工,发放务工工资370余万元。

茶产业带来的“叠加效应”不仅体现在收入的增加,更体现在生活的悄然蜕变。

以古树茶叶为特色优势的革利乡,有近3万株古茶树,近年来,革利乡抢抓机遇,以“茶”为媒,借助古茶树优势资源,以及革利乡风电场项目,打造“革利古树茶”品牌,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发展“文+茶+风”特色乡村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融合”的发展之路。

茶农在茶山上采茶

“二月采茶茶发芽,姊妹双双来采茶。哥采多来妹采少,采得多少拿回家……”革利乡水牛坝村的革利古茶生态园内,王林芳一边唱着采茶小调一边采摘茶叶,“现在政策好了,交通方便,茶园里也修了水泥路,采茶很方便。茶叶有了名气,很多人来收,挣得比以前多。村里也干净漂亮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与王林芳一样,镇宁越来越多的茶农依托茶叶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梦想。

“生活条件的变化是肉眼可见的,就拿房子来说,以前很多都是石板房,现在很多人盖上小洋房,文明意识也有提升,村里环境变得更好了。”茅草村纪检监督员龙秀桃说道。

李德全是茅草村村民,他家种了10多亩茶树,平时也会收购茶青进行加工卖茶,年收入达8万余元。靠着茶叶,他的石板房变成了两层小楼,开上了小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龙镇茶叶种植基地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2022年,镇宁全县茶叶产量0.39万吨,主要售往贵阳、北京、浙江、上海、内蒙古、江苏等地,茶叶产值达5.41亿元。

未来,镇宁将立足绿色生态,不断发展壮大茶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品牌建设,深入挖掘茶文化,推进茶旅融合,把品种做优、品质做高、品牌做响,实现茶叶增效,农民增收。

悠悠茶香中,镇宁高质量发展茶产业的故事正在续写。

来源:安顺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